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竞赛>详细内容

学科竞赛

关于发布2024年第七届安徽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赛项规程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03 10:25:49 浏览次数: 【字体:

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安徽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英语翻译: Anhui Undergraduate Life Sciences Contest

赛项组别:高校组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协办单位:安徽省植物学会

技术支持: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竞赛目的

引导和激励高校大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研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四、竞赛内容

各参赛队围绕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或野外调查,记录实验或调查过程,获得实验或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果与结论,撰写论文。

五、竞赛方案

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初赛采用网上匿名评审方式进行,报名队伍按要求在竞赛指定网站上传竞赛资料研究综述实验设计、实验记录、研究论文和心得体会),竞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根据网络评审成绩排序,确定参加省赛决赛的参赛队伍决赛采用现场匿名答辩方式进行,专家现场评分

六、竞赛流程

202378日,下发竞赛通知,开始网络报名。

20231013日,网络报名截止。

20231231日,研究综述和实验设计上传截止。

2024331日,报名费收费、缴费凭证上传截止。

2024531日,实验记录、论文、心得材料上传截止。

20246月,网络评审(省赛初赛

2024713,省赛决赛

202423,入围项目参加全国决赛。

七、竞赛作品

参赛作品除包括研究综述、实验(调查)设计、实验(调查)记录、研究论文、心得体会五部分内容外,还应包括研究论文的查重报告查重率要求低于20%。决赛答辩PPT内容务必与初赛网评材料保持一致,否则取消决赛资格。

竞赛规则

(一)报名资格

安徽省高等学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大学生,参赛资格须由所在学校确认。

(二)报名要求

每支参赛队伍由12名指导老师和不超过 5人的参赛学生组成,每位老师指导的参赛队伍数最多不能超过两支,且作为第一指导老师的只能有一支队伍。

(三)赛前准备

报名队伍需围绕科学问题,组建团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比赛

(四)比赛过程

根据初赛成绩,参加省赛决赛的队伍数原则上按推荐国赛决赛指标数的三倍进行划定(如推荐国赛指标数为40,则参加省赛决赛答辩的队伍为网评成绩排序的前120位)。省赛决赛过程包括PPT现场汇报、评委提问与问题回答,专家现场评分。

(五)成绩公布

经组委会审核的获奖名单在竞赛承办单位的官网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报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并将获奖名单在教育厅竞赛网公示,无异议后颁发获奖证书。

九、竞赛平台

初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网站https://culsc.cn网络平台进行平台由国赛委员会统一委托第三方建设和维护。决赛在安徽师范大学进行,承办高校负责竞赛场馆的建设与设备的维护。

十、成绩评定

(一)竞赛初赛

1.网络评审规则

1)评审专家:从与参赛队研究方向匹配度较高的专家中优先选择,每支队伍由 位专家评审,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网评最终成绩为 位专家的平均分。统计 位专家评审误差比例,设置打分极差,如果 位专家的分值相差超过 10 分,请第 位专家评审,重新计算平均分。

2)网评质量评估:在网评过程中,网络平台及时评估网评专家的工作。网评中出现打“0”分时,要求评审专家填写原因。出现评分异常的专家,网络平台要及时通知秘书处,及时进行处理。每年统计分析每位专家的评审质量,并在竞赛委员会内公布和讨论评审质量,对于不认真负责的评审专家,将不再聘任。

2.网络评分标准

1)立项报告(20分)

研究综述(10分):内容切题、信息正确、书写规范(参照《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的格式规范;不要求英文摘要,参考文献中的中文文献不需要翻译),字数3000-6000字(参考文献不计算在内),参考文献仅限1页。

实验设计(10分):应包括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实验方案、技术路线、研究进展及预期成果。要求实验设计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先进性。

2)实验记录(50分)

实验操作和记录要求尊重事实,认真严肃地在竞赛平台上记录实验数据和细节,在实验记录上传之前,需要参赛队确认上传实验记录的真实性。上传总字数控制在 500 字以内,实验结果和分析可以图片或数据文字的格式通过附件上传。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或失败的,只要分析清楚,不影响得分。

3)论文和心得(25+5分)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形成论文,格式参照《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论文正文不超过 4 页(包括中英文标题、中文摘要、正文和图表),参考文献不超过 页。每个页面的要求如下:A4,页面不分栏,页边距左右 厘米、上下厘米,正文 号宋体,单倍行距,摘要小 号,图表标题 号,论文占 30 分。 竞赛心得体会字数不超过 500 字,占 分。

3.扣分标准

1)信息泄露:所有上传资料中均不能出现参赛队伍信息,包括校名、队名、学生及指导老师等一旦发现,网评总分作0分处理。

2)论文版面超出规定:正文只能有 页,包括中英文标题、中文摘要、正文和图表,参考文献不超过一页。评审时,多 页扣 分,多 页扣 分,以此类推。

3)论文内容与实验记录不符:酌情 10-20 分。

4无分析论证过程:实验记录和论文的图表结果与结论没有数据支撑无分析与论证过程。酌情 10-20 分。

竞赛决赛    

1.答辩评审规则

1答辩成绩计算:答辩小组由 5 评委构成,每支队伍答辩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分。为消除答辩组间评分差异,采用“赋分制”计分:将答辩小组的队伍按照答辩分数进行排名,折算成最终答辩成绩,如小组第一名50分,第二名49分,第三名48分。依此类推,级差为1

2)总成绩计算按照网评成绩50%答辩成绩占50%支答辩队伍总成绩进行计算

2.答辩评分标准

1)论文价值研究意义:选题新颖,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或应用价值。20

2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结论: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明确的实验结果和结论。(25分)

3)论证过程:论证过程合理,实验结果可信。20

4)问题回答:全面深入理解实验内容,能够准确回答评委的提问。25

5)其它方面PPT陈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PPT制作精美,仪表仪态好等。10

3.答辩扣分标准

1)内容一致性:从题目、数据结果与结论上PPT汇报内容与网评论文大体一致。如不一致者酌情扣10-30

2工作独立完成性:所有工作须独立完成,非独立完成者酌情扣10-30分。

、奖项设定

根据参赛有效队伍数,省赛决赛获奖比例为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25%

根据决赛最终成绩排名按比例入围国赛决赛团队。原则同一所高校推荐国赛决赛团队数不超过所在省总推荐团队数的15%

根据省内各高校入围省决赛答辩团队的百分比(如入围答辩队伍为10,有效参赛队伍数量为50,则该校入围省决赛答辩百分比为20%)进行排序,设置优秀组织奖6。原则上要求获优秀组织奖高校参赛队伍数要大于省内高校参赛队伍平均数。优秀组织奖获奖高校3内不得重复。

竞赛安全

赛事安全是竞赛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是举办赛事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赛事执委会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赛期间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一)生活条件

决赛在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进行,竞赛承办单位将协助安排各参赛队伍入住周边宾馆、酒店。

(二)组队责任

各参赛学校负责为参加决赛的学生和教师集体购买保险,行前提醒师生注意人身、财产和交通安全。

)应急处理

比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竞赛组委会,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竞赛组委会应立即启动预案予以解决。竞赛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可以停赛,是否停赛由竞赛组委会决定。

)处罚措施

设立仲裁委员会,并设立投诉和撤销、奖项公示和举报制度。经查实竞赛项目有弄虚作假的,将取消原获奖项并在竞赛网站平台上公示。其余情况视情节轻重,通报各参赛高校,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竞赛须知

(一)参赛队须知

2023年 7月 8日起即可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平台 https://culsc.cn)进行报名,参赛队伍提交研究综述和实验设计后,开始上传实验记录,每支参赛队伍最多上传 30 次实验记录

(二)指导教师须知

赛报名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参赛内容,按要求选择专业栏,以方便分配评审专家。报名时队名由网络系统按报名顺序统一编号项目名称、队伍成员和指导老师的信息在网络评审开始前可修改,网评开始后不能修改。每个指导老师的名字最多只能出现两次,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只能指导一支队伍。

(三)参赛选手须知

每支参赛队伍团队学生人数不能超过五名。学生在校期间最多只能参加两次竞赛,作为主力队员(前三位)只能出现一次。

材料递交:研究综述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记录论文。实验记录实时上传,每天最多上传一份,字数不超过 500字,实验结果和分析可以图片或数据文字的格式通过附件上传。网络评审时若发现项目中信息泄露,该项目将以“0”分处理。

(四)工作人员须知

网络评审开始后,项目名称、指导老师和队员信息不能更改,获奖证书依据网评的项目信息颁发。

、申诉与仲裁

本赛项在比赛过程中若出现有失公正或有关人员违规等现象,代表队领队可在比赛结束后2小时之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仲裁委员会在接到申诉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竞赛观摩

竞赛决赛阶段为封闭式答辩,不设置现场观摩区,非竞赛人员和指导教师不能进入赛场内指导。

、竞赛宣传

本次比赛的宣传工作由组委会秘书处负责。

竞赛网址:https://culsc.cn

联系人:苗素丽

联系方式:0553-3869320

附件:参赛承诺书.doc

 



终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