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 来自大学校园的创业者
现代大学生创业已屡见不鲜,每一名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路途都是一段随坎坷艰难却又洋溢着青春的故事。
大学里的选择和生活是多种多样的,有人选择在学生会做出名堂,有人立志做学霸,考研考博,也有人选择了花前月下。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李奇没想过创业,首先进入学生会,想着开启自己的学生干部生涯,并没有想过走上大学生创业这条道路。
但经过学长的引荐和学校创新创业基地老师的鼓励以及学校给予创业学生的优惠政策。让他改变了以往对大学生创业的认知和看法。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组建自己的团队,有了人才能将想法付诸实践,才能从纸上谈兵变成实战。面对这个问题,他打算深入到学生寝室进行宣传,虽然很忙碌,需要一个一个寝室的去讲解,但总算是招到了团队的第一批成员,共计11人,成立名为校园SD的创业团队,后更正为青团子团队。
当时校内许多学生在实验室参与实验,每天只有很少的活动时间,每天的用餐时间自然就成了海绵中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而在食堂吃饭需要等待前面的同学打饭,排队等待的时间很是让人头疼。他萌生了做宿舍快餐的念头,主营是较为简单的炸鸡排和汉堡,一是不需要很复杂的制作工艺,二是有很大的需求量,三就是快,快才能进行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更快地进行资金的积累和运营的代谢。说干就干,团队的小店就此开张,许多大学生纷纷前来品尝,生意火爆,前景一片大好。
炸鸡店开张后的生意虽好,但他总有些不甘,虽然各项收入很客观,但店面的收入已经瓶颈,很难突破,而可观的收入又会造成团队成员安于现状的心理。并且学校政策若是改变,炸鸡店水土不服,那么他辛苦跑遍学校寝室才组成的团队就会瓦解。他与一直支持自己的学长多次深夜交流彼此的想法,最后决定成立公司,并于2017年注册青团子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在相山校区建立校园快递再拿服务系统,解决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断逐渐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种类。此后同学校四大食堂合作做校园食堂外卖,学生提前下订单,由服务人员送至指定地点让学生不必在食堂等待排队。以此创下了连续三个月营业额突破五万元的成绩,日订单量突破200单次,得到了老师的夸奖。为了扩大经营,“青团子”团队与校园周边的商家进行合作,建立一个校内校外互通的学生服务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随着团队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在学校师生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公司形象,一些公司同“青团子”团队合作投放广告性业务,与各个食堂合作制作的扫码出纸平台,关注“青团子”公众号领取纸巾,为后来 “青团子”的稳定消费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渠道。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带领的青团子团队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比赛,都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在安徽省职业规划大赛中斩获省级银奖,互联网+比赛中获省级铜奖,昆山花桥杯比赛中获创客之星的称号等,同时他本人也被邀请成为安徽省双创协会的会员。
李奇总结他这几年的创业经验,就是“两个多,两个敢”——多学习,多思考,敢实践,敢于转变。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创业学习两不误。崇拜思考,“学而不思则惘”,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吸其精华,弃其糟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要牢固树立“重在落实行动”的理念,从中发现自己的好处与不足,以便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做到更好。在创业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临着各种考验,一定要认真总结。从不同人的身上接触到不同的知识,转变自己的观念和思想,不能一成不变,要吸收和学习别人好的思想和观念,扩大自己的眼光和知识面。
用户登录